
院长 罗智泉院士
罗智泉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华为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大数据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重点实验室主任。他于1984年获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他是SIAM 会士和IEEE 会士以及IEEE信号处理期刊主编(2012-2014)。
罗智泉教授的学术成果包括无线通信的收发机优化设计、最优鲁棒波束成形设计、动态频谱管理等,相关论文分别获得2004年、2009年、2011年和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2011年国际通信大会、欧洲信号处理学会以及2020年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最佳论文奖;因在优化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2010年被美国运筹和管理科学协会授予Farkas奖,2018年被国际数学优化学会授予Tseng纪念奖。
2020年,挑战网络效能最大化的难题,他首次提出了数据驱动的现实网络统计模拟技术,研究建立了大规模4/5G异构网络参数最优化模型,突破了求解超大规模混合整数优化模型的算法瓶颈,从无到有建立了网络性能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框架;2021年6月被认证为CSIAM应用数学落地成果;2021年9月,研究成果入围2021年世界计算大会计算创新与数字赋能专题展。2021年,他入选全球计算机研究领域的领先门户网站Guide2Research全球前1000位计算机科学和电子领域顶级科学家榜单。
执行院长 李平博士
李平博士于1984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本科双学士学位,并于1987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及数学博士学位。
李平博士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有30年的工作经验。他在运营管理、战略策划和实施、市场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在推动业务绩效和价值创造方面拥有良好的业绩。李平博士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同时又有专业的理科背景。他曾在跨国公司担任多个区域和全球高管职位, 曾任斯伦贝谢神码亚太区金融产业总经理、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法国源讯科技北亚区总裁、斯伦贝谢测井全球人力资源总监、斯伦贝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大区总裁、英国天然气集团中国区总裁兼勘探开发总经理、荷兰皇家壳牌公司BG中国首席代表、美国耐克斯迪凯液化天然气公司高级副总裁。在此期间,为能源、金融、电信、政务等多个领域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行业和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地质研究、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银行及电信核心系统、工业制造、控制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等业务。作为唯一的系统集成商,他还有幸参与领导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整体信息系统集成的早期建设项目。
李平博士有10年的科研工作经验,曾在斯伦贝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斯伦贝谢-道尔研究所担任研究科学家、高级研究科学家、主任研究科学家,并发表过20余篇论文及获得一项美国专利。
常务副院长 崔曙光教授
崔曙光教授于200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农机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助理、副、正、和Child Family讲席教授。现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席教授。崔教授的当前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数据驱动的大规模系统控制和资源管理。已在国际一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近两百篇论文。崔教授是IEEE信号处理协会2012年最佳论文奖获得者,并曾担任多个IEEE国际会议的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IEEE TBD, TSP, TWC, TVT, CL)和IEEE SPM的领域主编,是IEEE通信协会无线技术委员会(WTC)的主席。崔教授在2013年当选IEEE Fellow(博士毕业后8年内当选,为IEEE历史上最快之一),并在2014年和2016年被分别任命为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的Steering Committee委员。崔教授在2014年入选IEEE ComSoc Distinguished Lecturer, Thomson Reuter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和ScienceWatch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名单。在2017年10月,基于其在物联网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学术声誉,崔教授应阿里巴巴集团的邀请到杭州,作为13名科学家之一为阿里巴巴达摩院的成立提供了战略性意见。
副院长 蔡小强教授
蔡小强教授1988年获清华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及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1993年受聘任教西澳大利亚大学。1993年应聘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系,2000年起任教授。他曾于1996-200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的系主任,2009-2012年任研究生学部主任,2010-201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首任通识教育主任。2014-2017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2016起担任协理副校长,2018年起任校长讲习教授。
蔡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与系统工程、运筹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领域。他于国际学术刊物、专著、及会议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包括主流学术刊物(如Management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Naval Research Logistics、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IIE Transactions、IEEE Transactions等)论文100多篇。他曾担任多个学术会议主席、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序委员会委员和组织委员会委员,及多个学术刊物主编、副主编、编委,包括IIE Transactions on Scheduling and Logistics、Journal of Scheduling、Fuzzy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等。他是香港工程师学会Fellow。2018年当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
首席科学家 李海洲教授
李海洲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科研)、校长讲座教授,同时他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和德国不来梅大学卓越讲座教授。此前,他曾于2006年至2016年分别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于2009年担任东芬兰大学客座教授,于2011年至2016年任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教授,于2003年至2016年担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信与资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研究总监。
李教授曾任顶级期刊IEEE/ACM Transactions on Audio、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主编 (2015-2018年);目前任Computer Speech and Language副主编 (2012-2022年)、Spring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obotics副主编 (2008-2022年)。李教授也曾担任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语音与语言处理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3-2015年)、IEEE信号处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2015-2018年);目前任IEEE 信号处理学会奖励委员会委员(2021-2023年)。李教授也曾是多个学会主席:国际语音通信学会主席 (ISCA, 2015-2017年)、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主席 (APSIPA, 2015-2016年)、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主席 (AFNLP, 2017-2018年)。此外,他还担任过ACL 2012、INTERSPEECH 2014等多个大型学术会议的主席,他也是IEEE声学、语音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 (ICASSP 2022)的主席。
李教授享誉国际,他不仅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领域有着突出贡献,还领导研发了多项知名的语音产品,如1996年苹果电脑公司为Macintosh发行的中文听写套件、1999年Lernout & Hauspie公司为亚洲语言发行的Speech-Pen-Keyboard文本输入解决方案。他是一系列重大技术项目的架构师,项目包括2001年为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研发的具有多语种语音识别功能的TELEFIQS自动呼叫中心、2012年为联想A586智能手机研发的声纹识别引擎、2013年为百度音乐研发的听歌识曲引擎。